"全國農業勞動模范、自治區十佳農民、賀蘭縣常信鄉四十里店村的‘稻漁空間’鄉村生態觀光園的創辦者趙建文,探索出寧夏平原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新途徑,用實際行動詮釋了‘社會主義是干出來,幸福是奮斗出來的’……"近日,賀蘭縣"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"宣講員石婧,以"三產融合繪美景 奮勇擔當奔小康"為主題,講述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人物在農業發展中的突出成就,激勵農民朋友從中汲取力量,增強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。
今年7月,根據中央農辦和自治區統一部署,我區啟動"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"宣講活動,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全方位展現農業農村發展和脫貧攻堅取得的歷史性成就、發生的歷史性變化。
從盛夏時節延續至今的這一宣講活動,如同一束思想之光遍灑寧夏大地。
活動中,在自治區黨委農辦、黨委宣傳部、農業農村廳的組織下,全區22個縣(市、區)緊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決戰脫貧攻堅宣講主題,重點圍繞"憶感人瞬間""話發展成就""曬幸福生活""講奮斗故事""談未來夢想"5個方面內容,深入組織發動,廣泛開展宣講,加強督促落實,形成廣大農民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、真心實意感黨恩、矢志不渝跟黨走的社會風尚。
精心組建團隊,讓宣講活動實起來
"咱聽黨的,搬!搬進甜蜜生活里。咱聽黨的,種!種出紅火好日子。2012年,于麻南和其他100戶老鄉背起行囊離開涇源縣大山深入的老家,移民至靈武市郝家橋鎮涇靈新村。在政府產業扶貧政策的支持下,于麻南成長為設施蔬菜種植能手,年收入4萬多元……"這是靈武市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"宣講員趙瑞宣講《搬進甜蜜里種出好日子》的一個片段。
"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。涇靈新村翻天覆地的變化,來自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領導,來自各級領導干部的苦抓、實幫,更來自移民辛勤奮斗。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考卷的交卷之際,像于麻南這樣的脫貧故事早已寫滿神州大地。"趙瑞說。
基層宣講團,就是要做老百姓的特殊"翻譯官"。破解宣講"深入難、接受難、持續難"的問題,只有把學和做結合起來,講解老百姓最關心的實事,才能讓百姓坐得住、樂意聽、記得牢。遵循這一原則,全區各地迅速行動,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了宣講活動方案,精心組建宣講隊伍。通過單位推薦、集體評選、個人報名等方式,共推選出基層宣講員907人。
固原市原州區組建了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、土專家、返鄉創業農民等為成員的宣講團,以高素質農民培訓、實用技術培訓、"田秀才、土專家"培訓班等為主要載體,由宣講員結合親身經歷宣講在黨的富農政策支持引導下,貧困群眾實現了脫貧致富,過上了富裕的日子等生動事例,宣講黨的好政策結出的累累"碩果",堅定了農民群眾跟黨走信心。
"能有機會成為‘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’宣講活動的宣講員,我感到很光榮。"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和順新村黨支部書記施宏偉表示,除了跟群眾面對面進行宣講,他還將這一活動延伸至微信朋友圈里,讓農民群眾從身邊人、身邊事、身邊環境中切實感受農業農村發展成就和巨大變化。
"這些宣講人員既有農村基層一線工作者、‘三農’戰線杰出代表、貧困村干部群眾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,也有科研機構專家、致富帶頭人,具有廣泛代表性。"自治區黨委農辦工作人員介紹,宣講員通過親身經歷講政策、講變化、講故事,讓每一個聆聽者對宣講內容入腦入心,激發起奮進新時代的干勁和信心。
歌聲笑聲掌聲,讓宣講活動充滿新意
"我是平羅縣陶樂鎮干部楊婧榕,今天宣講的題目是《我身邊的‘中國夢’》。""2013年平羅縣陶樂鎮廟廟湖村剛剛落成時,是建在一片荒涼的沙漠上,周圍黃沙滿布,村里處處荒蕪。現在的廟廟湖村,是康養、美麗、宜居、文明的幸福家園。在這里,有新興的扶貧工廠,有集中連片的沙漠瓜菜,有勤勞致富的帶頭人,也有脫貧攻堅的‘戰士’。全村2019年貧困發生率從53.9%降至0.54%,實現貧困村出列……廟廟湖村群眾的好日子,再次表明‘中國夢’就在我們身邊,是你,是我,是我們每一名中華兒女血液里流淌的一首歌。"10月16日,自治區黨委農辦、黨委宣傳部、農業農村廳、扶貧辦共同舉辦了全區"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"宣講比賽決賽。
當天,參賽選手立足自身崗位,結合生活實際,宣傳理論、暢談體會。他們通過講述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關注農業、關心農村、關愛農民的生動細節,講述我區"三農"領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取得的非凡成就,展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美好愿景。經過激烈角逐,來自靈武市農業農村局的田易乾等10名選手獲得"全區十佳宣講員"榮譽稱號。
"傳遞基層聲音,展現農業變化,抒發農民情懷,這樣的宣講比賽很接地氣。"在決賽現場,固原市原州區官廳鎮薛莊村第一書記王航說。
自活動開展以來,我區各地因地制宜,充分利用專題講座、宣講比賽、文藝演出、主題黨日等載體,組織宣講員深入農村社區、鄉鎮機關、田間地頭等開展宣講,將"被動式"聽講變為"互動性"交流,時間更加機動,形式更加靈活:把"普通話"變成"地方話",把言簡意深的"書面語"變為易于理解的"歌詞曲譜"……歌聲、樂聲、笑聲、掌聲,讓宣講格外"動聽",讓思想的光芒照進農民心里。
同心縣河西鎮艾家灣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志愿服務活動中,讓模范家庭榮譽稱號獲得者現場宣講脫貧致富故事,唱響"共產黨好、社會主義好、偉大祖國好"主旋律。青銅峽市利用農村小舞臺、小講堂等載體,組織宣講員用真實質樸、通俗易懂、深接地氣的語言廣泛開展宣講,拉近了與農民群眾的距離,讓黨的政策進入尋常百姓家,讓農業技術走進田間地頭,讓文化活動、文明風尚融入百姓生活。
自治區黨委農辦的統計數據顯示,全區已累計開展"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"宣講活動1500余場次,參加活動群眾13萬余人次。
線下宣講活動精彩紛呈,線上同樣有聲有色。
各縣(區)通過微信、微博等新媒體和網絡廣泛宣傳,增強宣講活動在基層干部群眾中的知曉率和吸引力,積極推送典型經驗、先進事跡、亮點工作、發展成就,有效凝聚民心、提振信心。活動開展以來,累計制作音視頻434個,新聞媒體編發新聞報道500余條,"兩微一端"推送信息3100余條……在思想光芒的照耀下,田疇沃野間孕育著生機與力量。(記者 高菲)